【色厉胆薄是什么意思】“色厉胆薄”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外表看起来强硬、严厉,但内心却非常胆怯、软弱。这个成语常用于批评那些表面上气势汹汹,实际上没有真本事或勇气的人。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色厉胆薄 |
拼音 | sè lì dǎn bó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外若刚强,内实怯懦。” |
释义 | 外表强硬,内心胆怯;表面威严,实际软弱。 |
用法 | 作谓语、定语;多用于贬义 |
近义词 | 色厉内荏、外强中干 |
反义词 | 胆大心细、刚正不阿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色厉胆薄”最早见于《后汉书》,用来描述那些在外表上显得强硬,但内心却十分胆小的人。在古代,这种人往往被看作是虚张声势、缺乏真正实力的代表。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一成语逐渐成为人们日常交流中常用的表达方式,尤其在批评他人时使用较多。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 |
工作场合 | 领导虽然说话严厉,但遇到问题就退缩,真是色厉胆薄。 |
学校生活 | 班长平时总是大声训斥同学,其实一点担当都没有,简直是色厉胆薄。 |
日常对话 | 他嘴上说得铿锵有力,可一到关键时刻就怂了,真是色厉胆薄。 |
四、总结
“色厉胆薄”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形容那些外强中干、表里不一的人。它不仅揭示了人的性格特点,也提醒我们在面对他人时,不要只看表面,而应深入了解其内在品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努力做一个表里如一、有胆识、有担当的人,而不是一个“色厉胆薄”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