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告诉我洛阳桥的资料】洛阳桥,位于中国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与惠安县交界处,横跨洛阳江入海口,是古代中国著名的石梁桥之一。它不仅是我国古代桥梁建筑的重要代表,也是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历史的重要见证。洛阳桥始建于北宋时期,历经多次修缮和重建,至今仍保存完好,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洛阳桥简介
洛阳桥原名“万安桥”,因地处洛阳江而得名。该桥始建于1053年(北宋皇祐五年),由著名书法家蔡襄主持修建,历时六年完成。桥长约700米,宽4.5米,共有47座桥墩,采用“筏形基础”技术,是中国古代桥梁工程的杰出成果。2006年,洛阳桥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洛阳桥主要信息汇总表
项目 | 内容 |
名称 | 洛阳桥 / 万安桥 |
地理位置 | 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与惠安县交界处 |
建造时间 | 始建于1053年,历时六年建成 |
建造者 | 蔡襄主持修建 |
结构类型 | 石梁桥 |
桥长 | 约700米 |
桥宽 | 约4.5米 |
桥墩数量 | 共47座 |
建筑特色 | “筏形基础”技术、石梁结构、雕刻精美 |
文化价值 | 中国古桥建筑典范、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遗迹 |
保护级别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 |
现状 | 保存完好,为旅游景点 |
洛阳桥的历史意义
洛阳桥不仅在工程技术上具有开创性,其建造过程也体现了宋代对桥梁建设的高度重视。蔡襄在《万安桥记》中详细记载了建桥的过程,成为研究古代桥梁史的重要文献。此外,洛阳桥作为泉州港的重要交通设施,曾是南北交通的枢纽,对促进泉州与海外的贸易往来起到了重要作用。
如今,洛阳桥已成为泉州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吸引着众多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研究。它的存在不仅见证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也彰显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