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生号14位分别是什么】高考考生号是每位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的考生在报名时生成的唯一标识,用于识别考生身份和管理考试信息。考生号一般由14位数字组成,每一位都具有特定的含义。了解这些数字的含义,有助于考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报名信息。
下面是对高考考生号14位数字的详细说明,以加表格的形式进行展示:
一、
高考考生号共14位,通常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1. 前两位:表示考生所在省份的代码。
2. 第三位:表示地级市或自治州的代码。
3. 第四位:表示县(区)级行政区的代码。
4. 第五至第八位:表示考生的报名序号或学校代码。
5. 第九至第十二位:表示考生的类别(如文科、理科、艺术类等)。
6. 第十三位:表示考生的性别(0为女性,1为男性)。
7. 第十四位:为校验码,用于验证考生号的正确性。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省份的考生号编码规则可能略有差异,具体应以当地教育考试院发布的官方信息为准。
二、表格展示
| 位数 | 含义说明 |
| 第1-2位 | 省份代码(如:11代表北京) |
| 第3位 | 地级市代码 |
| 第4位 | 县(区)代码 |
| 第5-8位 | 报名序号或学校代码 |
| 第9-12位 | 考生类别代码(如:01为文科) |
| 第13位 | 性别代码(0为女,1为男) |
| 第14位 | 校验码(用于验证考生号) |
三、注意事项
- 考生号是高考报名的重要信息,务必妥善保管。
- 不同地区可能有不同的编码规则,建议以当地教育部门公布的信息为准。
- 如发现考生号错误,应及时联系当地招生办进行更正。
通过了解高考考生号的结构,考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自己的考试信息,也为后续的志愿填报和录取工作提供便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