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利桑那号战列舰的建成服役】“亚利桑那号战列舰的建成服役”是美国海军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作为科罗拉多级战列舰的第三艘,亚利桑那号(USS Arizona, BB-39)在1915年下水,并于1916年正式加入美国海军舰队。其建造过程体现了当时美国海军在技术与战略上的发展需求。
亚利桑那号的服役不仅标志着美国海军实力的增强,也为其后续参与世界大战奠定了基础。然而,它的命运在1941年珍珠港事件中发生了悲剧性的转折,成为二战中最具象征意义的战舰之一。
亚利桑那号战列舰关键信息总结
项目 | 内容 |
舰名 | 亚利桑那号(USS Arizona) |
舰级 | 科罗拉多级战列舰(Colorado-class battleship) |
建造时间 | 1912年开工,1915年下水 |
服役时间 | 1916年10月21日 |
拆除时间 |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中沉没) |
主要武器 | 12门14英寸主炮,4门5英寸副炮 |
排水量 | 约32,000吨(标准排水量) |
动力系统 | 4台蒸汽轮机,驱动4轴推进 |
最高航速 | 约21节 |
舰体长度 | 约183米 |
舰员编制 | 约1,100人 |
建成服役背景
亚利桑那号的建造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美国海军正逐步扩张其舰队规模,以应对全球范围内的海军竞争。该舰的设计结合了当时最新的火炮技术和装甲防护,代表了美国战列舰建造的先进水平。
在服役初期,亚利桑那号主要在美国西海岸执行训练和巡逻任务。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它逐渐被部署到更广泛的区域,为后来的太平洋战争做好准备。
尽管亚利桑那号在珍珠港事件中沉没,但它在服役期间的贡献仍然值得铭记。其历史不仅是军事史的一部分,也是美国现代海军发展的重要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