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区分授权委托人和被授权委托人】在法律实务中,经常会出现“授权委托人”与“被授权委托人”的说法,这两个概念虽然听起来相似,但实际含义却大不相同。正确理解两者的区别,有助于在处理相关法律事务时避免混淆。
一、
授权委托人是指在法律事务中,有权代表他人进行某种行为的人。通常情况下,授权委托人是具有法律资格的自然人或法人,他们通过合法程序获得代理权,以自己的名义进行法律行为。
被授权委托人则是指被授权委托人所代表的对象,即实际享有权利或承担义务的一方。被授权委托人通常是需要通过代理人来处理事务的主体,比如合同签订方、诉讼当事人等。
简单来说,授权委托人是“代理者”,而被授权委托人是“被代理者”。
二、对比表格
项目 | 授权委托人 | 被授权委托人 |
定义 | 有代理权,代表他人行事的人 | 被代理人,实际享有权利或承担责任的人 |
法律地位 | 代理人 | 被代理人 |
权限来源 | 由被授权委托人授权 | 通过授权获得代理权 |
行为后果 | 由授权委托人承担法律责任 | 由被授权委托人承担法律责任 |
常见场景 | 律师、公司法定代表人、公证员等 | 合同相对方、诉讼当事人、公司股东等 |
法律依据 | 《民法典》第162条等 | 《民法典》第161条等 |
三、常见误区提醒
- 误将“授权委托人”当作“被授权人”:有些人可能会混淆两者,认为授权委托人就是被授权的人,其实不然。
- 签署文件时注意身份标注:在签署授权委托书时,应明确写明“授权委托人”与“被授权委托人”的身份,避免产生歧义。
- 法律效力不同:授权委托人行使的是代理权,其行为后果由被授权委托人承担;而被授权委托人则是最终的权利义务承受者。
四、结语
在法律实践中,准确区分“授权委托人”与“被授权委托人”至关重要。这不仅关系到法律行为的有效性,也影响到责任的归属。建议在处理相关事务时,务必明确双方的身份和权限,必要时可咨询专业法律人士,确保合法权益不受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