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亡齿寒的意思和典故】“唇亡齿寒”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五年》,原意是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双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一方受损,另一方也会受到牵连。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唇 | 比喻国家或群体中的某一部分 |
亡 | 失去、灭亡 |
齿 | 比喻另一部分 |
寒 | 受到损害或影响 |
整体含义:唇亡齿寒形容两个事物之间关系紧密,互相依存,一旦其中一个受到损害,另一个也会受到影响。
二、典故来源
该成语最早见于《左传·僖公五年》:
> “晋献公欲伐虢,荀息曰:‘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公曰:‘是吾宝也。’对曰:‘若得虢,晋不与虞,其亡也。’公曰:‘何谓也?’对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
这段话讲的是晋国想要攻打虢国,但需要借路经过虞国。荀息建议用珍贵的马匹和玉璧贿赂虞国国君,换取通行权。晋国灭掉虢国后,果然反过来灭了虞国,因为虞国失去了虢国这道屏障,自己也难保安全。
这个故事说明了“唇亡齿寒”的道理:虞国和虢国是邻国,虢国被灭,虞国也就失去了保护,最终也被晋国所灭。
三、成语用法
- 用于人际关系:如朋友之间关系密切,一方有难,另一方应伸出援手。
- 用于国家间关系:如国际联盟中,一个国家受到威胁,其他盟友也会受到影响。
- 用于商业合作:如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一方出现问题,可能会影响整个链条。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成语 |
近义词 | 休戚相关、息息相关、唇齿相依 |
反义词 | 袖手旁观、隔岸观火、漠不关心 |
五、总结
“唇亡齿寒”不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更是一种深刻的哲理表达。它提醒我们,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个体与整体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无论是个人、团体还是国家,都应该重视彼此之间的依存关系,做到相互支持、共担风险。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唇亡齿寒 |
出处 | 《左传·僖公五年》 |
本义 | 嘴唇没了,牙齿就会寒冷,比喻关系密切,利益相连 |
引申义 | 一方受损,另一方也会受牵连 |
典故 | 晋国借道虞国灭虢,后反攻虞国 |
用法 | 人际关系、国家关系、商业合作等 |
近义词 | 休戚相关、唇齿相依 |
反义词 | 袖手旁观、漠不关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