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肝沥胆是什么意思】“披肝沥胆”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非常忠诚、真诚,甚至愿意为他人付出全部心血和努力。这个成语多用于赞美那些在关键时刻表现出极大忠诚与奉献精神的人。
一、成语释义
成语 | 披肝沥胆 |
拼音 | pī gān lì dǎn |
解释 | 形容非常忠诚、真诚,愿意为他人付出全部的心血和精力。 |
出处 | 出自《后汉书·王符传》:“披肝沥胆,以报国恩。”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形容对国家、集体或朋友的忠诚与奉献。 |
近义词 | 忠心耿耿、赤胆忠心、肝脑涂地 |
反义词 | 背信弃义、忘恩负义、自私自利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披肝沥胆”最早见于《后汉书》,原意是比喻人内心坦荡、毫无隐瞒。后来逐渐演变为形容人对他人极度忠诚、不惜一切代价去帮助或保护对方。在现代汉语中,这一成语常用于表达对国家、组织或亲人的深厚感情。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对国家的忠诚 | 他一生为国效力,披肝沥胆,无怨无悔。 |
对朋友的真诚 | 他对我始终披肝沥胆,从不计较得失。 |
对事业的奉献 | 她为了公司的发展,披肝沥胆,日夜操劳。 |
四、常见误区
1. 误用场合:虽然“披肝沥胆”表示忠诚,但不宜用于描述日常琐事或普通关系。
2. 语气过重:该成语带有较强的感情色彩,使用时需注意语境是否合适。
3. 搭配不当:通常不与“全力以赴”等近义词重复使用,以免显得累赘。
五、总结
“披肝沥胆”是一个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成语,表达了极高的忠诚度和奉献精神。它不仅体现了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也反映了中华文化中重视“忠义”的传统价值观。在写作或口语中适当使用,能够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