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困马乏基础意思】“人困马乏”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在旅途奔波、劳累过度,身体和精神都处于极度疲惫的状态。这个成语多用于描述长途跋涉、征战或长时间劳作后的状态,强调的是身心俱疲的状况。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人困马乏 |
拼音 | rén kùn mǎ fá |
出处 | 出自《三国演义》等古典文学作品中,常见于描写战事或远行的情节。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和马都感到疲劳,身心俱疲的状态。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常用于叙述长途旅行、征战、劳作后的情景。 |
近义词 | 精疲力尽、筋疲力尽、力不从心 |
反义词 | 精神焕发、精力充沛、神采奕奕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人困马乏”最早出现在古代战争或远征的描写中,如《三国演义》中常有对将士们长途奔袭后疲惫不堪的描写。随着时间的发展,这个成语逐渐被广泛用于日常生活中,用来形容人们在长时间工作、学习或旅行后的状态。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使用示例 |
旅行后 | 他们走了整整一天,早已人困马乏。 |
工作后 | 连续加班几天,大家都人困马乏。 |
战争描写 | 士兵们经过一场大战,人困马乏,无力再战。 |
四、注意事项
1. 语境适用:此成语适用于较为正式或文学性的表达,口语中较少使用。
2. 搭配对象:通常用于“人”和“马”的并列,也可引申为“人和事物”的疲惫状态。
3. 情感色彩:带有负面情绪,强调疲惫、无力感。
五、总结
“人困马乏”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形容人在长时间劳动或奔波后的疲惫状态。它不仅体现了身体上的劳累,也反映出心理上的疲惫。在写作或日常交流中,合理使用该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通过了解其出处、含义及使用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这一成语的运用方式,避免误用或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