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烛之武退秦师》是《左传》中的一篇著名文章,讲述了郑国在危急时刻,烛之武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口才,成功说服秦穆公撤军,从而挽救了国家的故事。这篇文章不仅语言精炼、情节曲折,而且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知识。以下是对该文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文章背景
| 项目 | 内容 |
| 出处 | 《左传·僖公三十年》 |
| 背景 | 郑国被晋、秦两国联合围攻,形势危急 |
| 主要人物 | 烛之武、秦穆公、晋文公、郑伯 |
| 核心事件 | 烛之武游说秦穆公退兵 |
二、内容概要
| 段落 | 内容简述 |
| 第一段 | 郑国被晋、秦两国围攻,郑伯派烛之武去劝说秦穆公退兵 |
| 第二段 | 烛之武分析秦、晋联合对郑国的威胁,并指出秦国若灭郑,将失去利益 |
| 第三段 | 烛之武进一步指出,晋国一旦得志,必然会威胁秦国的利益 |
| 第四段 | 秦穆公被说服,与郑国结盟,晋国也撤军,郑国得以保全 |
三、人物分析
| 人物 | 角色 | 性格/特点 |
| 烛之武 | 郑国大夫 | 聪明机智、善于辞令、有政治远见 |
| 秦穆公 | 秦国国君 | 有远见,能听取合理建议 |
| 晋文公 | 晋国国君 | 善于权谋,但最终因利害关系而退兵 |
| 郑伯 | 郑国国君 | 无奈之下求助于烛之武,体现求生欲 |
四、语言特色
| 特点 | 说明 |
| 对仗工整 | 如“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等句结构严谨 |
| 辞令犀利 | 烛之武用逻辑严密的语言说服秦穆公 |
| 含蓄委婉 | 通过暗示和对比,使对方自行领悟 |
五、主题思想
| 方面 | 内容 |
| 政治智慧 | 展现了外交策略的重要性 |
| 个人能力 | 强调一个人的才能在关键时刻的作用 |
| 利益权衡 | 说明各国之间的关系复杂,需权衡利弊 |
六、重点语句解析
| 句子 | 解析 |
|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 表示郑国已认识到危机,为后文铺垫 |
|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 以谦恭语气提出请求,体现礼节 |
| “夫晋,何厌之有?” | 反问句式,强调晋国贪得无厌 |
| “邻之厚,君之薄也。” | 说明晋国强大,秦国相对削弱 |
七、学习建议
1. 理解背景:了解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历史背景。
2. 掌握文言词汇:如“鄙”、“辞”、“亡”等词的含义。
3. 分析人物心理:体会烛之武如何一步步打动秦穆公。
4. 积累名句:如“烛之武退秦师”成为成语,常用于形容智勇双全的人。
通过以上梳理,《烛之武退秦师》不仅是古代外交智慧的典范,也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篇章。掌握其中的知识点,有助于深入理解古文的表达方式与思想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