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问答 >

望尘而拜原文

2025-11-25 11:34:41

问题描述:

望尘而拜原文,急到原地打转,求解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25 11:34:41

望尘而拜原文】一、

“望尘而拜”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原意是指看到车马扬起的尘土便跪下迎接,形容对权贵极度恭敬、谄媚的行为。该成语常用于讽刺那些趋炎附势、毫无骨气的人。

在古代社会中,官场风气复杂,一些人为了升官发财,不惜阿谀奉承,甚至对上级或权贵表现出过分的敬畏与服从。这种现象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等级制度,也揭示了人性中趋利避害的一面。

成语“望尘而拜”虽带有贬义,但其背后也反映出古代政治生态中权力对人的影响。通过此成语,我们可以反思现代社会中是否存在类似现象,并思考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表格展示:

项目 内容说明
成语名称 望尘而拜
出处 《后汉书·王符传》
原文出处 “望尘而拜,以求其欢。”
含义 形容对权贵极度恭敬、谄媚,甚至无原则地讨好。
用法 多用于贬义,形容人缺乏自尊和主见,一味迎合权势。
现代意义 反映了趋炎附势、盲目崇拜权力的现象,提醒人们保持独立人格与道德操守。
社会背景 古代官场等级森严,权贵地位极高,普通人为了生存不得不依附于他们。
人物典型 如《后汉书》中提到的一些官员,因惧怕权势而卑躬屈膝,丧失原则。
相关成语 趋炎附势、阿谀奉承、仰人鼻息、奴颜婢膝
文化影响 成语流传至今,成为批评不正之风的重要语言工具,具有警示作用。

三、结语:

“望尘而拜”不仅仅是一个历史成语,更是一种社会现象的缩影。它提醒我们,在面对权力时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个人的尊严与原则。在现代社会中,虽然权力的形式发生了变化,但“望尘而拜”的心理依然存在。唯有不断自我反省与提升,才能避免沦为他人意志的附庸。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