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丧考妣是什么意思】“如丧考妣”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因极度悲伤、惊恐或懊恼而表现出极其痛苦或慌乱的样子。这个成语虽然字面看起来有些夸张,但在日常生活中却经常被用来形象地描述某人情绪失控的状态。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如丧考妣 |
拼音 | rú sàng kǎo bǐ |
出处 | 出自《礼记·曲礼上》:“丧父母曰‘如丧考妣’。” |
本义 | 原指失去父母时的悲痛心情,后来引申为极度悲伤或恐慌的状态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讽刺或夸张地形容人因事情出错、失败或受到打击后表现得非常慌乱或痛苦 |
用法 | 作谓语、状语,多用于书面语和口语中 |
近义词 | 如坐针毡、手足无措、惊慌失措 |
反义词 | 泰然自若、镇定自若、从容不迫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考试失利 | 他看到成绩后如丧考妣,坐在地上发呆。 |
工作失误 | 团队因为一个错误决定而如丧考妣,气氛十分压抑。 |
家庭变故 | 父亲突然去世,她如丧考妣,久久不能接受现实。 |
重大打击 | 听到公司破产的消息,他如丧考妣,整个人都崩溃了。 |
三、注意事项
1. 语气较重:这个成语带有较强的负面情绪色彩,使用时需注意场合,避免过度夸张。
2. 多用于描写人物状态:通常用于描述人的心理和情绪反应,而非具体事件本身。
3. 可用于讽刺:在某些语境下,可以用来调侃他人过于紧张或反应过度。
四、总结
“如丧考妣”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原本用于表达对父母去世的极度悲痛,现在更多用于形容人在遭遇重大打击或失败时的慌乱与痛苦。虽然它带有一定的情感强度,但只要使用得当,能有效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在日常交流中,合理运用这类成语可以让表达更加丰富和有感染力,但也需注意语境和对象,避免引起误解或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