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辰对照表天干地支时辰对照表天干地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干地支是用于纪年、纪月、纪日和纪时的重要体系。其中,时辰是十二地支中的一个单位,每时辰相当于现代时间的两个小时。通过将天干与地支结合,可以形成完整的“时辰对照表”,帮助人们了解不同时间段对应的天干地支组合。
本文将对“时辰对照表天干地支”进行简要总结,并以表格形式直观展示各时辰对应的天干地支信息。
一、时辰与地支的关系
中国古代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对应一个地支,具体如下:
时辰 | 地支 | 对应现代时间 |
子时 | 子 | 23:00 - 1:00 |
丑时 | 丑 | 1:00 - 3:00 |
寅时 | 寅 | 3:00 - 5:00 |
卯时 | 卯 | 5:00 - 7:00 |
辰时 | 辰 | 7:00 - 9:00 |
巳时 | 巳 | 9:00 - 11:00 |
午时 | 午 | 11:00 - 13:00 |
未时 | 未 | 13:00 - 15:00 |
申时 | 申 | 15:00 - 17:00 |
酉时 | 酉 | 17:00 - 19:00 |
戌时 | 戌 | 19:00 - 21:00 |
亥时 | 亥 | 21:00 - 23:00 |
二、天干与地支的组合规律
天干有十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有十二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两者按固定顺序组合,形成六十甲子循环,即“六十花甲子”。在时辰中,由于地支为十二个,而天干为十个,因此需要根据一定的规则进行搭配。
通常情况下,时辰的天干由当天的日干决定。例如,如果某日的日干为甲,则该日的子时天干为甲,丑时为乙,依此类推,直到亥时为癸。
三、时辰天干地支对照表(示例)
以下为一天中十二时辰对应的天干地支组合示例(假设日干为甲):
时辰 | 地支 | 天干 | 天干地支组合 |
子时 | 子 | 甲 | 甲子 |
丑时 | 丑 | 乙 | 乙丑 |
寅时 | 寅 | 丙 | 丙寅 |
卯时 | 卯 | 丁 | 丁卯 |
辰时 | 辰 | 戊 | 戊辰 |
巳时 | 巳 | 己 | 己巳 |
午时 | 午 | 庚 | 庚午 |
未时 | 未 | 辛 | 辛未 |
申时 | 申 | 壬 | 壬申 |
酉时 | 酉 | 癸 | 癸酉 |
戌时 | 戌 | 甲 | 甲戌 |
亥时 | 亥 | 乙 | 乙亥 |
> 注:实际应用中,时辰的天干需根据当日日干进行推算,上述仅为举例说明。
四、用途与意义
时辰对照表在传统命理学、风水学、择吉日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了解特定时辰的天干地支组合,可以判断其五行属性、吉凶寓意等,进而用于预测运势、选择吉时等。
此外,在中医、养生等方面,时辰也常被用来指导作息与调养,如“子时养肝、午时养心”等说法,均源于对时辰与人体脏腑关系的研究。
五、总结
“时辰对照表天干地支”是中华文化中重要的时间记录系统,结合了天干与地支的双重标识,为古代社会提供了精确的时间划分方式。通过对时辰的天干地支组合进行分析,不仅可以了解时间的流转规律,还能深入理解古人对自然与生命的认知。
如需更详细的时辰天干地支计算方法或具体应用案例,可进一步查阅相关典籍或咨询专业命理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