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知识 >

关于大禹治水的文言文

2025-10-29 14:16:11

问题描述:

关于大禹治水的文言文,时间不够了,求直接说重点!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29 14:16:11

关于大禹治水的文言文】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历史故事之一,主要记载于《尚书·禹贡》《史记·夏本纪》等古籍中。其核心内容是讲述大禹如何通过疏导河流、治理水患,最终成功平定洪水,奠定夏朝基础的故事。本文将对相关文言文内容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展示关键信息。

一、文言文

大禹治水的故事最早见于《尚书·禹贡》,文中提到大禹“导九河,通九泽”,并按照地理区域划分九州,制定贡赋制度。《史记·夏本纪》则详细记载了大禹治水的过程,包括他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感人故事,以及他与臣民共同努力治理水患的事迹。

文言文中常用“洪水”“九河”“九州”“贡赋”等词汇,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自然环境的认知和治理方式。此外,大禹治水不仅是一项工程,更象征着智慧、毅力与无私奉献的精神,成为后世推崇的典范。

二、文言文关键词与释义表

文言词语 拼音 释义 出处
洪水 hóng shuǐ 大规模的水灾 《尚书·禹贡》
九河 jiǔ hé 九条主要河流 《尚书·禹贡》
九州 jiǔ zhōu 古代中国的九个区域 《尚书·禹贡》
贡赋 gòng fù 各地向朝廷进献的财物 《尚书·禹贡》
三过家门 sān guò jiā mén 三次经过家门而未入 《史记·夏本纪》
疏导 shū dǎo 引导水流,疏通河道 《史记·夏本纪》
治水 zhì shuǐ 治理洪水 《史记·夏本纪》

三、文言文段落节选及翻译

原文:

“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

译文:

大禹疏通九条河流,疏导济水、漯水,使它们注入大海;开通汝水、汉水,排除淮水、泗水,使它们流入长江。

原文:

“禹伤先人之不息,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译文:

大禹为祖先未能平息水患而感到悲伤,于是亲自辛劳思考,住在外面十三年,经过家门时都不敢进去。

四、总结

大禹治水的文言文内容不仅是历史记载,更是中华文化中关于责任、坚持与奉献的重要象征。通过对这些古文的解读,我们不仅了解了古代治水技术的发展,也感受到了大禹作为一位伟大领袖的人格魅力。

如需进一步研究具体篇章或拓展阅读,可参考《尚书》《史记》等经典文献。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