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不厌是什么意思】“学而不厌”出自《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意思是:学习而不感到厌烦。这是孔子对自身学习态度的总结,强调了持续学习、不断进取的重要性。
一、
“学而不厌”是儒家思想中提倡的一种学习态度,指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积极、热情和专注,不因困难或重复而感到疲倦或厌烦。它不仅是对个人学习能力的要求,也体现了对知识的尊重和追求。
这一精神不仅适用于古代学者,对现代人也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无论是在学校、职场还是生活中,保持“学而不厌”的态度,有助于个人不断成长、提升自我。
二、关键词解析
| 词语 | 含义 | 拓展 | 
| 学 | 学习、获取知识 | 包括读书、实践、观察等 | 
| 而 | 连词,表示承接关系 | 表示“并且”、“而且”的意思 | 
| 不厌 | 不感到厌烦 | 强调持续性和耐心 | 
三、现实意义
| 方面 | 内容 | 
| 学习态度 | 鼓励人们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避免浅尝辄止 | 
| 自我提升 | 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身能力与素养 | 
| 职业发展 | 在职场中持续学习,适应变化,增强竞争力 | 
| 人生境界 | 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达到更高的精神境界 | 
四、相关名言
| 出处 | 名言 | 
| 《论语》 |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 
| 朱熹 |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学习要像追赶一样,生怕失去) | 
| 王阳明 | “知行合一”,强调学习与实践结合 | 
五、结语
“学而不厌”不仅仅是一句古语,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它提醒我们,在知识更新迅速的今天,唯有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不被时代淘汰。保持一颗热爱学习的心,才是真正的智慧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