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头息合法吗】“砍头息”是民间借贷中常见的术语,指的是在借款时,借款人需要预先从本金中扣除利息的一种行为。这种做法在法律上是否合法?本文将对此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相关法律规定和实务判断。
一、什么是“砍头息”?
“砍头息”是指贷款人在发放贷款时,直接从本金中扣除一部分作为利息的行为。例如,若借款10万元,约定月利率为2%,则贷款人可能只支付9.6万元给借款人,剩下的0.4万元作为“砍头息”提前扣除。
二、砍头息是否合法?
根据中国现行法律法规,砍头息的合法性存在争议,但总体趋势是不支持这种做法,尤其是在正规金融机构中。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规定
- 第六百七十条:借款的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如果利息在本金中扣除,借款人有权请求按照实际借款数额返还借款并计算利息。
> 即:如果贷款人提前扣除了利息,借款人可以要求按实际收到的钱来还本付息。
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 第二十七条明确指出:出借人将利息预先在本金中扣除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实际出借的金额认定为本金。
三、法律对砍头息的认定与处理
| 项目 | 内容 |
| 法律依据 | 《民法典》第六百七十条、《民间借贷司法解释》第二十七条 |
| 是否合法 | 不合法(尤其在正规借贷中) |
| 实务处理 | 借款人可主张按实际借款金额还款 |
| 利息计算 | 按实际借款金额计算利息,而非合同约定本金 |
| 司法实践 | 法院通常支持借款人主张,认定砍头息无效 |
四、总结
“砍头息”虽然在一些非正规借贷中被广泛使用,但从法律层面来看,其并不具备合法性。特别是在涉及正规金融机构或法院审理的借贷纠纷中,砍头息往往会被视为无效条款,借款人可以依法主张自己的权益。
因此,在签订借款合同时,应特别注意利息的支付方式,避免因“砍头息”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注:本文内容基于现行法律法规整理,具体案件需结合实际情况咨询专业律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