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天悯人是什么意思】“悲天悯人”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对世间万物充满同情与怜悯之心,尤其是对社会的不公、人民的苦难感到深切的忧虑和同情。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个人的道德情感,也蕴含着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悲天 | 对天地间的苦难感到悲伤 |
悯人 | 对他人的痛苦感到同情 |
合起来,“悲天悯人”指的是一个人对世间的不幸和人们的苦难怀有深切的同情与关怀,常常表现出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
二、成语出处
该成语最早见于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新制布裘》诗中:“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斯民膏血,我心如焚。”虽未直接使用“悲天悯人”,但其精神内核一致。后世多用此成语来形容具有仁爱之心、关注民生疾苦的人。
三、成语用法
- 作谓语、定语:常用于形容人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 例句:
- 他是一位悲天悯人的好医生,总是尽自己所能帮助病人。
- 古代文人常以悲天悯人的胸怀写下感人至深的文章。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心怀慈悲、仁心仁术、悲天悯物 |
反义词 | 冷酷无情、漠不关心、铁石心肠 |
五、现实意义
在现代社会,“悲天悯人”的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鼓励人们关注弱势群体,关爱他人,推动社会公平与正义。无论是普通公民还是社会精英,都应该具备一定的同理心和责任感,共同构建一个更加温暖、和谐的社会。
六、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悲天悯人 |
含义 | 对天地间和人类的苦难感到深切同情 |
出处 | 唐代诗人白居易作品中体现的精神 |
用法 | 作谓语、定语,形容人有仁爱之心 |
近义词 | 心怀慈悲、仁心仁术 |
反义词 | 冷酷无情、漠不关心 |
现实意义 | 鼓励关注社会、关爱他人、推动公平正义 |
通过了解“悲天悯人”的含义及其背后的精神,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对社会的责任感,也能在今天生活中践行这种美好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