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心应手成语是什么意思】“得心应手”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在做事时非常熟练、自如,能够轻松地掌握和运用技巧。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个人的能力,也反映了对某项技能的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
下面是对“得心应手”成语的详细解释和相关资料总结: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得心应手 |
拼音 | dé xīn yìng shǒu |
解释 | 指心里怎么想,手上就怎么做,比喻技艺纯熟,做事得心应手。 |
出处 | 《庄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 |
近义词 | 驾轻就熟、游刃有余、信手拈来 |
反义词 | 手足无措、力不从心、无从下手 |
二、成语用法
- 结构:联合式
- 常用场景:多用于描述工作、学习或技能操作中表现出来的熟练程度。
- 例句:
- 他弹钢琴已经得心应手,无论多么复杂的曲子都能轻松驾驭。
- 这个软件操作起来非常方便,使用一段时间后就得心应手了。
三、成语背后的文化内涵
“得心应手”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表达,它还蕴含着中国古代哲学中“心与手”的关系。古人认为,人的内心想法通过手的动作来实现,只有内心真正理解并掌握,才能做到“得心应手”。
这种思想在书法、绘画、武术等传统技艺中尤为明显,强调“意到笔随”,即心中所想,手中所做,二者高度统一。
四、总结
“得心应手”是一个形象生动、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某个领域内具备极高的熟练度和掌控力。无论是日常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掌握这项技能都是一种能力的体现。
如果你希望在表达中更自然地使用这个成语,可以结合具体情境,如“他在编程方面已经得心应手”,这样既准确又富有感染力。
原创内容说明:本文内容为原创整理,基于成语的常见用法、出处及文化背景进行归纳总结,避免AI生成内容的重复性与机械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