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厉内荏什么意思】“色厉内荏”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外表看起来很厉害、很强硬,但内心却非常胆怯、软弱。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原文为:“其言也善,其色也厉,其心也荏。”后来被广泛用来描述那些表面上强硬、实则内心虚弱的人。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色厉内荏 |
拼音 | sè lì nèi rěn |
出处 | 《左传·宣公十五年》 |
释义 | 外表强硬,内心怯懦 |
用法 | 形容人外强中干,表面强硬,实际胆小 |
近义词 | 外强中干、虚张声势 |
反义词 | 表里如一、刚正不阿 |
二、成语故事背景
“色厉内荏”最早见于《左传》,讲述的是晋国大夫赵盾与楚国的外交往来。当时楚国使者在朝堂上表现得非常强硬,语气严厉,但赵盾观察后认为他只是外表强硬,内心其实害怕。于是说:“其言也善,其色也厉,其心也荏。”意思是:他的言辞虽好,神色却显得严厉,内心却是软弱的。
这个成语后来逐渐演变为一个独立的表达,用来形容那些“外强中干”的人。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工作场合 | 那个新来的经理虽然说话很凶,但其实是个色厉内荏的人,根本不敢做决定。 |
学校生活 | 班长平时总是大声训斥同学,其实他内心很胆小,遇到问题就躲。 |
人际关系 | 他总是在朋友面前装得很厉害,其实是个色厉内荏的人,关键时刻靠不住。 |
四、如何避免成为“色厉内荏”的人
1. 提升自信:多学习、多实践,增强自己的能力。
2. 直面问题:不要回避困难,勇敢面对挑战。
3. 内外一致:言行统一,不虚假伪装。
4. 培养勇气:通过锻炼和心理建设,逐步克服内心的怯懦。
五、总结
“色厉内荏”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形容那些外表强硬、内心软弱的人。它提醒我们,真正的强大不仅是外在的表现,更是内在的坚定与自信。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努力做到表里如一,做一个有实力、有底气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