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头息可以不还吗】在借贷过程中,“砍头息”是一个常见但容易引发争议的概念。很多借款人对“砍头息”是否合法、是否应该偿还存在疑问。本文将从定义、法律依据、实际操作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关键信息。
一、什么是“砍头息”?
“砍头息”是指在借款合同中,贷款人预先从本金中扣除利息的行为。例如,借款10000元,约定月利率为2%,那么贷款人会先扣除200元作为利息,借款人实际拿到的只有9800元。这种做法虽然在民间借贷中较为常见,但在法律上存在一定风险。
二、法律对“砍头息”的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七十条的规定:
> “借款的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预先在本金中扣除的,借款人有权按照实际借款数额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
这意味着,如果贷款人在放款时直接扣除了利息,借款人有权要求按实际到账金额计算本金和利息。
三、砍头息是否可以不还?
答案是:可以不还,但需依法主张。
如果贷款人采用“砍头息”方式放款,借款人有权拒绝按原合同金额还款,而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计算还款责任。不过,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证据保留:借款人需要保留相关转账记录、合同等证明“砍头息”的存在。
- 协商优先:建议先与贷款人协商解决,避免进入法律程序。
- 诉讼维权:若协商不成,可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按实际借款金额计算还款。
四、总结对比表
| 项目 | 内容 |
| 定义 | 借款人实际获得的金额少于合同约定的本金,因利息被提前扣除 |
| 法律依据 | 《民法典》第六百七十条明确规定禁止“砍头息” |
| 是否合法 | 不合法,属于违法行为 |
| 是否可以不还 | 可以不还,但需依法主张权利 |
| 如何维权 | 保留证据、协商解决、必要时起诉 |
| 实际影响 | 借款人可减少还款金额,贷款人可能面临法律风险 |
五、温馨提示
“砍头息”虽然看似能减轻借款人的短期压力,但从长远来看,可能会带来更大的法律风险。建议借款人在签订合同时仔细阅读条款,了解自己的权益,必要时可咨询专业律师,避免因不了解法律规定而受损。
如你遇到类似情况,记得及时保存证据,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