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问来人是哪首古诗】“不敢问来人”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这首诗以深情细腻的笔触,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虽然诗句中并未直接出现“不敢问来人”的字眼,但后人常将这句诗引申为一种情感表达,用以形容在面对亲人或重要人物时,因情感复杂而不敢轻易询问对方的来意或归期。
一、诗歌背景总结
项目 | 内容 |
诗名 | 《夜雨寄北》 |
作者 | 李商隐(唐代) |
体裁 | 七言绝句 |
创作背景 | 诗人漂泊在外,夜雨之中思念远在北方的亲友 |
主题 | 思念、离别、孤独、期待 |
名句 |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二、“不敢问来人”的出处与含义
“不敢问来人”并非原诗中的原文,而是后人根据诗意进行的一种延伸解读。在《夜雨寄北》中,诗人写道:
> 君问归期未有期,
> 巴山夜雨涨秋池。
> 何当共剪西窗烛,
> 却话巴山夜雨时。
诗中,“君问归期未有期”一句,表达了诗人无法确定归期的无奈与惆怅。这种情绪被后人引申为“不敢问来人”,即在面对亲人或重要之人时,因担心对方的回应而不敢直接询问其来意或去向。
三、诗词赏析
诗句 | 赏析 |
“君问归期未有期” | 表达了诗人对归期的不确定,也暗示了对远方亲人的牵挂。 |
“巴山夜雨涨秋池” | 描绘了夜晚的雨景,营造出孤寂、忧伤的氛围。 |
“何当共剪西窗烛” | 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期盼,希望与亲人共度温馨时光。 |
“却话巴山夜雨时” | 回忆过去,寄托未来,情感真挚动人。 |
四、结语
“不敢问来人”虽非原诗文字,但正是这种情感的延伸,让《夜雨寄北》更加贴近人心。它不仅是一首思乡之诗,更是一种情感的共鸣。李商隐以其细腻的笔触,将离别的苦涩与重逢的渴望交织在一起,使得这首诗成为千古传诵的经典之作。
如需进一步了解李商隐的其他作品或唐代诗歌风格,欢迎继续提问。